一、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出自谁的诗?
出自秦观的《鹊桥仙》
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
注释:
鹊桥仙: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。始见欧阳修词,中有“鹊迎桥路接天津”句,故名。又名《金风玉露相逢曲》、《广寒秋》等。双调,五十六字,仄韵。
纤云弄巧:是说纤薄的云彩,变化多端,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。
飞星:流星。一说指牵牛、织女二星。
银汉:银河。迢迢:遥远的样子。暗度:悄悄渡过。
金风玉露:指秋风白露。李商隐《辛未七夕》:“由来碧落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”。 金风:秋风,秋天在五行中属金。玉露:秋露。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。
忍顾:怎忍回视。
朝朝暮暮:指朝夕相聚。语出宋玉《高唐赋》。
评解:
《鹊桥仙》原是为咏牛郎、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。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。
借牛郎织女的故事,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,古已有之,如《古诗十九首》中的“迢迢牵牛星”,曹丕的《燕歌行》,李商隐的《辛未七夕》等等。宋代的欧阳修、柳永、苏轼、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,虽然遣辞造句各异,却都因袭了“欢娱苦短”的传统主题,格调哀婉、凄楚。相形之下,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,立意高远。
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,“织云弄巧”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,用墨经济,笔触轻盈。“银汉”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。“金风玉露”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,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:他们虽然难得见面,却心心相印、息息相通,而一旦得以聚会,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,他们对诉衷肠,互吐心音,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!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?
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。“柔情似水”,就眼前取景,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,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。“佳期如梦”,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,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。“忍顾鹊桥归路”,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。不说“忍踏”而说“忍顾”,意思更为深曲:看犹未忍,遑论其他?“两情若是”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:只要两情至死不渝,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?这一惊世骇俗、震聋发聩之笔,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。
显然,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,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。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,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,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,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。
这首词将抒情、写景、议论融为一体。意境新颖,设想奇巧,独辟蹊径。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,余味隽永。
二、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悲凉心情的句子
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译文:
我坐在石潭边上,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,静悄悄的,没有旁的游人,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,寒气透骨,寂静极了,幽深极了,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。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,不能够长时间停留,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。
原文:
《小石潭记》
柳宗元
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洌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。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
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。日光下彻,影布石上,佁然不动;俶尔远逝;往来翕忽,似与游者相乐。 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
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同游者:吴武陵,龚古,余弟宗玄。隶而从者,崔氏二小生:曰恕己,曰奉壹。
三、夜晚的马路上静悄悄的,车辆和形人来来往往。修改病句
前后矛盾,可以有两种该法。 一是改前面:夜晚的马路上闹哄哄的,车辆和行人来来往往。 二是改后面:夜晚的马路上静悄悄的,没有看见任何车辆和行人。 改前面比较好,因为这样句式不变。
四、郭沫若写《天上的街市》
夜,静悄悄。夜幕有望不见边的长,四周漆黑一片。整条街上,就剩灰暗的路灯和寥寥无几的行人。
在一盏微弱的路灯下,依偎着一个人,像是站着,又像是坐着,唯一看得清楚的就是他的脸是仰望的,很专注地望着夜幕,漆黑的夜幕。
蒙胧中,天上闪起了几点点亮光,像是明星,又极像路灯。“明星”隐隐约约闪烁着,像要熄灭似的,终于,它没有熄灭,依然闪烁着。
揭开一层夜幕,前面竟有声音,有灯光。看清楚了,是个街市,天上的街市。各式各样物架上是琳琅满目的物品,这在人间是不曾看见的,这里的人都三五一群,走着,说着,笑着,很开心,脸上绽开的笑容是人间没有的。
忽然,夜幕落下来了,街市,物,人一时消失了。传来的是一阵潺潺的水声,原来是天河。只见在不宽阔的天河中,水轻轻的,徐徐的流着,时不时荡起一朵朵小浪花。
偎依在河的两旁的一片片草地,就差几朵花,几只蝴蝶了。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头极平常的牛,牛背上还坐着人,是个放牛郎,手握横笛,痴痴地望着对岸,对岸是位姑娘,———— 一位面带愁容的姑娘。她就是被迫离开牛郎的织女。如此的情形,已演绎了九百九十九遍了,两人的相思,这浅浅的天河岂能隔断。
突然,水声消失了,一遍漆黑了,再看,远处出现了一丝灯光,近了,近了,是灯笼,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游走。
夜,还是静悄悄的。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