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买房方庄、宋家庄、潘家园到底买哪里?

点击:199 时间:2023-09-26 15:03 编辑:admin

一、买房方庄、宋家庄、潘家园到底买哪里?

北京章哥,房地产从业20年,通晓业内门道,我不做所谓的“专家”,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。

本系列只是回忆,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。随笔而已,既不映射现实,也不预测未来。楼市的历史有点儿特殊,总能让人感觉庆幸或后悔。

但这就对了,所谓普通人的生活,就是一次次的侥幸和错失机会嘛。后悔也好,庆幸也罢,往事就在这里。


一、

前些天写了篇方庄的小文章,因为仓促,很多方面都没有涉及到。看了后面的留言,那就接着再写点儿。当然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,只是想起什么随便聊聊而已。

首先说当时为什么要选址在这个地方建设新型社区?其实特简单,因为成本。

都知道前三门大板楼吧,为什么要建设在崇文门至宣武门沿线?其实就是因为成本低,主要是拆迁成本低。因为这沿线在之前是河道,无主之地,改成暗沟之后自然就成了建设用地,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拆迁成本。而在任何一个建设项目中,最难的就是拆迁,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制度下都一样。一张白纸才好做文章呢,一旦拆迁量大了就肯定有麻烦事儿。

甭说是新中国了,在中国古代皇权社会都净是钉子户,强拆是迫不得已的办法,成本太高了。甚至说,都知道公主坟五棵松一带叫“新北京”吧,这个名字哪儿来的?日伪时期,他们把北京当成了自己的,也想重新建设。但市区的拆迁改造成本太高了,哪怕是日本人这种动辄杀人的强盗都不爱惹麻烦,所以才在京西规划了新北京,就是为了节省成本。

那就看看方庄这块地方。现在看是市区,早就成熟到熟透了的地步。但在40年前,这里其实基本都是农村,除了有几个小厂,毛线厂什么的,剩下的全是农田,拆迁成本是最低的。

而当时既然是给部委机关和银行等单位盖宿舍区,那就还要有一个前提是什么?离得近,上班别太远。要不然北四环外也有地方,怎么上班啊,光班车就又是个大麻烦。所以最好的位置就是在二环边,要找既不远还面积大,同时还都是农田节省成本的地方。

那东西北三个方向就甭选了,早就让各个单位给占了,能有地方的只有南城外。当时广渠门外要说也有地方,但是已经被朝阳区先占了,都规划为通惠河以南各个大厂的宿舍区了。那方庄就成了唯一的选择,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符合要求的地方了。

方庄这块地的拆迁成本能少到什么程度呢?我看到当地乡干部的回忆录,说在5/60年代,这块地上一共有800来户人家。80年代发展到1000户多点,那就想想吧,1000户,最多3/4000人吧,跟方庄这10万人大社区比起来,简直都不算事儿。

而且,就这1000多户,还分散在18个自然村里,那几乎就是开发到哪儿征到哪儿,太省事儿了。都不用什么补偿,只要是能农转非当建筑工,村民们就能立刻同意拆迁。都不用废话就先把自己的房拆了,倒怕你们反悔。

因此之所以把这个亚洲第一大社区定在方庄,就是三点原因:一是距离市区近,二是规模大,三是人少好拆迁,总之都是成本低。

二、

为什么要叫方庄?

也简单,借来的地名,当年18个村名之一,方家庄。另外的名字感觉都不是太好听,比如八里河、闫家楼、黄土坑、榆树庄、蒲家庄、康家庄、马回店等等,反正看来看去还就方庄好像顺耳,干脆就是它吧,省事儿。

据说这个地名是当地的大才子“刘木匠”给定下的。因为他在当地德高望重,在老人中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人,私塾二年,相当于小学毕业,所以很受尊重。不光是方庄,连“蒲黄榆”这个高深莫测的名字也是老人家给起的,不仔细解释谁都不知道这仨字是什么意思?

其实这是因为建国之后,北京市下属的八家单位来到蒲黄榆一带建宿舍,开始就叫“八单位宿舍区”。但这词总觉得别扭,于是想起个正式的名字。正好领导出门买东西,见到个供应社写的是“蒲黄榆”,觉得挺好听的,就问是谁给起的。这供应社的领导也是个大忽悠,就说了,这是我们这里的大能人刘木匠给起的,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,未出马回店,就先定下了蒲黄榆这三分天下。

从此后,这地方就定名蒲黄榆了,蒲家庄、黄土坑、榆树庄,三村一体。然后到了80年代,勘探设计部门来到这里的时候,又是刘木匠给提的建议,用方家庄做代表,就叫方庄了。

网上有人说这个地方以前是给皇上做兵器什么的,其实不太可能,至少规模不大。因为兵器那是镇国重器,必须要确保安全,所以一般是在市区,在重兵把守之下才能打造,极少在郊区找地方的,让土匪或造反的给抢了怎么办?而且这些匠人流失到民间也不合适啊。所以在古代,兵器匠人一定都是世袭的,而且都在内城,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才安全。

之所以定名叫方庄还有个传闻,就是当年数这个村子最小,一共才10来户人家。那这代表什么?没势力呗。用他们的名字当代表,其他的大村大姓也就互相不较劲了。农村的这点事儿谁都明白。

可以打个比方,单位有五个人,就一个获奖名额,让大家选举,那结果一定是看门大爷老方同志全票当选。因为别人都想的是:自己是否选上无所谓,但只要不让自己瞅着别扭的选上就行。

当然方家庄也曾有过辉煌,而且底蕴深厚。祖上是浙江人,随朱棣从龙北上来到的北京,赐予了当年归谁大兴的这块地,因此叫方家庄。方家是书香门第,在明末时出了“方从哲”,位极人臣,内阁首辅大学士。做过的事情甭提了,毁誉参半,但方氏家族在当时确实是名门望族,之后才逐渐衰败。

方家庄之前也叫过方家坟,但这属于外人对此地的称呼,本村本姓当然叫方家庄了。也有个说法是最早这里就是方家的祖坟,后来是看坟的形成了小村落,从方家坟成了方家庄。原址应该就在现在的芳星园二小到南方庄小区的位置,也就是三环内外。一条路隔开了方家庄,但成就了方庄。

三、

方庄的规划级别什么的就不说了,简单说就是国家级,北京市张市长兼任组长。据说光设计方案就研究了半年,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顶级的规划设计水平。而且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物业社区,也是全北京唯一一个不仅没打过业主,还从一开始就净让业主欺负的大型社区。因为业主们都太牛了,净是领导或名人,惹不起。

平民拆迁户也有,基本都在芳古园,不光是当地蒲黄榆大队的,应该也有成寿寺大队的,还有就是城开公司从其他地方拆过来的。看数字前后也达到了2万多人了,占到方庄总人口的五分之一。

之所以方庄的塔楼比较多,人们都说是为了节省土地,不对。那个时代的土地不值钱,随便的盖,糟践土地的有的是。尤其是在这种城外的地方,没人拿土地当好东西。如果说节约那也不是节约土地,而是节约基建成本,也就是尽量少修路,缩短管线的长度,这样能节省成本,但和土地无关。

塔楼是今天的人们觉得有点儿别扭了,动不动的净是奇葩户型。但在当年这是时尚,无论是外观还是户型都比呆板的火柴盒板楼好看。从老年代过来的人,尤其是这些干部们,都看腻了板楼了,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港澳台新加坡的大塔楼好看,自然就得学习了。

而且从户型来说,这也是今天的人觉得别扭,不太好利用空间。但在当年无所谓,一家子没几件家具,都好摆放。想想老电影里的搬家场面,哪怕是再大的领导,一辆大卡车全装下,到了地方随便摆吧,有的是空地方。还浪费面积?那会儿是用不完,没东西可放。

其他的采光通风什么的也无所谓,在当年也不觉得有多重要。比如我吧,1994年在方庄住塔楼,觉得挺好的,没觉得一点儿别扭。因为我从小就没住过南北通透的,住到这儿就已经觉得相当好了。

人必须是享受过才懂得比较,要不然不知道什么是好东西。还有一点,一件东西好不好,是会随着时代的眼光变化的。比如现在的人们都尽量少吃肥肉,怕油大。而在1980年之前,越肥的才越好卖呢,毕竟人们都缺油水。纯肥的那是一级肉,回家能炼油,所以价格最高卖得最快,7毛多一斤呢。纯瘦的里脊根本没人爱要,柴了吧唧的谁买啊!

现在看方庄的塔楼确实是落伍了,但当年这就代表了新时代的风尚。而且房子的质量太好了,这不多说,能选到个户型好的就更好了。

四、

我当年之所以宁可跑远道也要住方庄,其实图的就是气氛。买不起还租不起吗?不光是我,那会儿很多人都租在这里,尤其是1992年之前,方庄的小三居最高到过8000租金。后来才被亚运村抢走了风头,逐渐跌落的4/5000,3/4000。那这在当年也是天价啊,要知道普通人一个月才几百块钱工资,一个月房租能顶上多半年的,相当于现在的几万块。

这气氛其实主要就是吃,之后才是娱乐。方庄是全北京第一条美食街,也是当年档次最高的美食街。但很可惜,也是全北京唯一一条不被官方认可的美食街。

原因没别的,建设得太早,各种配套设施当时都没设计,只能后加。所以主管部门怕惹麻烦,于是索性就采取了不鼓励也不过分找茬儿的态度,野蛮生长。

我有个朋友住在环岛东边,美食街后头的芳城园三区,有一阵子他老爹和老娘打起来了,一个天天举报一个不让,就是因为饭馆儿的味道。他爹是位吃主儿,就喜欢闻味儿,竟然能从油烟子里闻出是什么菜来,甚至跑到人家后厨去验证。

他娘是有点儿洁癖的,腻味死了油烟子和噪音,没少举报。据说后来只要电话一通,人家立刻就知道她是谁,直接登记就完了,都不用说话,反正也没什么用,历史遗留问题,无法解决。现在不知道怎么弄的,应该有了新的解决办法。

五、

数数我当年去过的饭馆儿吧,时间长了记得不是太清楚了。

从环岛开始,路南了把口就是全聚德,然后是标志性的金鼎轩。再之后是有个什么烤串儿,24小时的,我不太爱吃,总觉得没地摊儿上香。挨着的就是小土豆了,全北京第一家。之后路口就是刚记,开始挺好,挺大的鲍鱼20多一只,扇贝3块,三四个人200多吃的还行了,后来越吃越贵也就不爱去了。

伯爵西餐我没去过,吃不惯,也不习惯那种别扭的做派,不是人家的菜不好,而是我这土老帽上不了台面。贵友旁边是萨拉伯尔,吃没吃过我都忘了,不熟。对面就是鸿毛饺子和金汉斯,好像38块钱,还有金山城,这都还行。然后向东是独一处,去的不多,大清花算是常去,顺峰也不多。

最开始吃的就是小土豆,吃完了也没觉得怎样。第二天上班跟会计大姐吹牛,说我昨天晚上去吃小土豆了。大姐用一种看智障的眼神儿斜着瞅我,说“你没蘸糖吃吗?我昨儿晚上还吃烤白薯了呢!”

然后我就紧着解释,这是一家大饭馆儿,名字叫小土豆。那大姐又问了,这小土豆有什么特殊的吗?你真的确定你吃的土豆就是小土豆吗?

反正一顿神提问给我问懵逼了,弄得我也不能确定头天晚上吃的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小土豆。只好下班后请大姐又去吃了一次,确认,这就是小土豆,真没什么特殊的,只是个土豆。

方庄还有过一阵子元太祖,我90年代常去,多少钱记不太清了,好像是39,后来吃到了69就没再去过。主要也是胃口升级了,岁数越大越吃不动。年轻时能吃到卡在桌子里出不来,后来再去也就意思意思了。现在我都不吃自助了,眼大肚子小,怎么都觉着吃亏。

最早这一带叫八里河,好像现在的汽车站也是这名字,原址是毛线厂还是电线厂啊,反正现在特指方庄贵友。贵友能开在这儿就说明了方庄的消费档次,要不然撑不起高档商场的流量。

但这玩意儿也不能瞎吹,我有个同学家住方庄,他爸就相信两个地方,康地祥和贵友。后来办房产手续的时候上蓝岛,路过贵友,他爸大发感慨,“咱方庄的分店都开到这儿来了,真好”!弄得我这同学哭笑不得的,直琢磨,这要带老头儿上趟法国,估计也得指着家乐福说,这都是我们方庄超市的分店!

康地祥是家乐福以前的名字,或者说是两家店,都是法国的超市品牌,大概是2000年前后两家公司合并了,这第一家康地祥就成了家乐福。

北京曾经有个商业排行榜,方庄贵友和家乐福都进入了前20名。不知道是怎么排的,应该是消费额,那时方庄的消费能力排全北京第一。现在贵友也不是改名叫什么了,路过好几次没记住,也懒得进去逛了,估计没什么新鲜的。

忘了是哪年了,可能是2005左右,当时统计房价和消费力什么的。同事问我美食街里谁排第一?我以为是簋街,但拿过来一看却是方庄,一年吃了小3个亿。当时我还算账来着,这是消费有多高啊,不至于吧。后来估计是加上周边的几家饭馆了,但这也够牛的了。

簋街确实比方庄的人多,但是档次不同,方庄从开始就有商务的感觉,而到簋街吃饭基本就是夜宵,商务的话总有点儿别扭,后来才逐渐改了些。

方庄的第一家大型餐厅应该是蜀龙豆花庄,那会儿我还调侃:赶明儿我要是有钱了,对面一排开他十一家餐厅,从属耗子的开到属猪的,专门打击这属龙的。

方庄美食街后来得不到官方认证还有个先天不足,就是停车。90年代末的时候就没地方了,甚至那会儿还有专门的带路党,领着去停车,然后再坐三轮回来吃饭,也算是个乐子。我曾经见到过交警吐槽,说罚款不合适,可不罚款也不合适,弄得两头为难。但这种事儿谁都心里明白,那个年代,看老板会不会来事儿了。

六、

有人说方庄美食街之所以火爆,就是因为金鼎轩搬过来之后给带火的。拜托,搞反了好不好。金鼎轩是来赚钱的,人家没义务帮助同行。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在方庄能赚到钱才来开店,否则白给地方免房租人家都不来。

金鼎轩有一阵子我也常去,就跟例行程序似的,到了夜里哪怕是吃不下了也都走一圈儿。有一次到了那儿经理发优惠券,给了一沓子,说是每次每桌可以用一张。那我就不干了,凭什么不能一次性用掉啊?

本来我就是开玩笑逗个乐儿,领班还当真了,一板一眼的跟我解释,弄的我都烦了。于是出了个馊主意:我们六个人,是不是可以分着坐六桌?然后分别点菜,每桌用掉一张券,然后我们凑一块儿吃,行不行?

领班也懵了,看了我半天才来一句:“我相信你们肯定不会这么干的。”

对了,方庄体育场那儿还曾有个一碗居,开了很多年,这两年没注意了,不知能否熬过罩情。在我还踢得动球的年代,曾经去踢过两次,每次出来都是吃炸酱面,再来点儿萝卜皮爆肚儿,吃个肚儿圆。

至少是18年前了,有一年刚下完大雪,方庄的朋友约着去踢球。我就琢磨这天儿能踢吗,人家场子都未必开。结果大老远过去还真的能踢。说是自己弄开的门,哥儿几个进去自己清理了场地。牛叉,这得说是多大的瘾头儿啊,真不嫌累。然后跑累了就又去一碗居,一人三大碗面,现在够我吃一礼拜的。

方庄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吃的,烧鹅仔,也是方庄最早一批高档餐厅,就是开了没几年,先是打招牌官司,正宗不正宗的这停了好久。然后到2000年前后终于扛不住了,还是水土不服。后来据说闹得还挺不愉快的,扯了好几年的房租官司。现在全北京估计都没有烧鹅仔了,反正我没注意到。

小肠陈,这应该还存在呢。有人说这就是当年李嘉诚大公子吃卤煮的地方,不对。当时方庄还没打出美食的名声呢,也没几家饭馆儿。那顿卤煮是在南横街吃的,后来拆了,这才搬到了方庄店。

我大概是从方庄闹腾“半份菜”那年之后就不怎么去了,也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,非得说是这么做节约。其实本来都知道点几个菜合适,这一弄半份菜倒糊涂了,钱一点儿没少花,甚至更浪费。

七、

先写到这儿吧,本来还想写写方庄的这些建筑的,比如什么“方庄炮楼”,没放过电影的电影院,方庄市场,物美地下的休闲广场,方庄热力站、紫芳园、Gogo、方庄公积金中心、邓小平亲自视察过的那栋楼,还有龙珠公寓当年崩盘,炒房客在楼下大哭的惨状。

对了,还有方庄的黑歌厅和地下赌场,没少坑傻大款的钱。陈芝麻烂谷子,历历在目。以后再专门回忆方庄的这些碎碎念吧。

仅供参考。


北京章哥,免费回复粉丝房产购买、投资各方面的抉择疑问,并结合行业20多年经验提炼总结出买房干货。欢迎朋友们收藏。 部分已发布的干货文章链接:

二、北京广安康馨家园为啥房价低?

北京广安康馨家园房价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. 地理位置:房屋位于偏远、交通不便或者环境较差的地区,房价相对较低。

2. 市场供需:当一个地区的房屋供过于求时,房价就会相对较低。

3. 经济发展: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够强劲,人口流入不足时,房价就会相对较低。

4. 政策影响: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,例如限购、限售等,也会影响房价。

5. 房屋质量:房屋质量差、老旧或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,房价也会相对较低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房价低并不一定意味着房屋不好或者不值得购买,购买房屋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包括地理位置、房屋质量、交通便利程度、周边环境等,做出明智的决策。

三、顺义怡馨家园二手房怎么样?怡馨家园二手房房价多少?

怡馨家园北区位于顺义城区中心的繁华地带,地理位置优越,东临5万平方米的怡园公园绿地,南接顺平快速路;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和规划中的轻轨线路通过,交通条件优越,居民出行方便快捷;附近有大型商场、超市、银行、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,居民购物生活便利;小区功能设施齐全,附设会所、幼儿园等配套设施;小区升值潜力巨大,投资、居家购房怡馨家园都是不错的选择。目前均价在14000左右一平米

四、请问从北京站坐几路公交车能到丰台区宋家庄政馨花园?

起点: 北京站 终点: 宋家庄 距离: 大约9.55公里

1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39路(北京站东-铜厂),抵达宋家庄.

2 从北京站前街出发,乘坐122路(北京站东-北京西站东),在左安门外换乘684路(惠新东桥南-丰台曹家沟),抵达宋家庄.

3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地铁2号线(西直门-西直门),在前门换乘17路(前门-双庙),抵达宋家庄.

4 从北京站前街出发,乘坐744路(世界公园公交总站-北京站东),在天桥换乘17路(前门-双庙),抵达宋家庄.

5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434路(原366支)(福苑小区-北京站东),在刘家窑桥东换乘17路(前门-双庙),抵达宋家庄.

6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59路(大观园-北京站东),在珠市口南换乘17路(前门-双庙),抵达宋家庄.

7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地铁2号线(西直门-西直门),在建国门换乘地铁1号线(苹果园-四惠东),在东单换乘684路(惠新东桥南-丰台曹家沟),抵达宋家庄.

8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25路(原39支)(城外城-北京站东),在法华寺换乘684路(惠新东桥南-丰台曹家沟),抵达宋家庄.

9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20路(北京南站-北京站东),在天桥换乘17路(前门-双庙),抵达宋家庄.

10 从北京站出发,乘坐729路(东坝建材城-成和园小区),在木樨园桥北换乘17路(前门-双庙),抵达宋家庄.

五、鞍山立山区家园馨村二手房价格?

29.2W确实贵了点,,不过馨村小区房子不管是构造还是外形我觉得还行, 那要看你个人承受能力,,我大概定价在27W左右,,毕竟只有107平方,,,而且现在房价在跌, 你个人的承受能力能在30W左右可以考虑,,,

六、宋家庄家园房子多少钱一平米?

石榴庄、宋家庄附近。

房价比较低,有老楼也有新楼,交通比较发达。

老楼六到七万,新一点的应该在八万左右,都不会超过八万。

老楼有石榴园南里北里,慧时欣园啥的。

新一点的彩虹城、宋家庄家园(这个小区单价真的低,有高层)、红狮家园。鲁能丰合台。

因为我就考虑在丰台买房的,不过不希望太远。所以看的都是宋家庄附近的房子,离王府井地铁20分钟。

七、牛街到宋家庄的曰新家园怎么走?

可以坐公交。

公交线路:50路 → 39路,全程约10.9公里

1、从牛街步行约10米,到达牛街站

2、乘坐50路,经过14站, 到达刘家窑桥东站

3、乘坐39路,经过3站, 到达地铁宋家庄站(也可乘坐17路)

4、步行约160米,到达宋家庄

八、特11路从北苑家园西到宋家庄枢纽站坐公交车需要多少时间?

公交线路:特11路,全程约31.4公里 1、从北苑家园西乘坐特11路,经过40站, 到达宋家庄枢纽站 大约1个小时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